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>> 师资队伍 >> 教师风采 >> 正文

教师风采

王玉清:教育教学育桃李 科学研究助英才

时间:2024年11月25日 14:21  

王玉清:教育教学育桃李 科学研究助英才

王玉清,硕士,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任教近 30 年,自觉修养师品师德,积极开展土木工程教学创新和科学研究,不断精进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,踊跃投身北疆基础建设和社会服务

“心有大我、至诚报国”的理想信念

聚智聚力,见行见效。曾担任土木工程专业和结构工程学科负责人,组织参与土木工程专业历次评估和认证并通过,土木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。组建教学团队,开展教学改革、推进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、培养优秀青年教师、培育优秀教学成果,推进教学成果落实落地专业实力得到认可。土木工程专业发展促进了学科发展,为博士点申报、科学研究、服务社会提供了强力支撑。

建言献策,倾力所为。参与学校审核评估、工程教育认证、培养方案修订、一流专业申报及建设的审核与指导等工作,服务学校发展。

“言为士则、行为世范”的道德情操

严以律己修身,坚持正己育人。在日常教学中严格遵守教师职业行为准则,以渊博的学识见识、良好的行为规范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学生树立榜样。

发扬传、帮、带的优良传统,关注青年教师成长,从师德师风、教学态度、教学水平、专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等进行全方位指导,实现了团队的可持续发展。

“启智润心、因材施教”的育人智慧

传授知识、启迪智慧。潜心研究教学方法,精心设计教学环节,广泛听取教学建议,不断总结教学问题,积极开展教学改革。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模式、合理的学习方法及整体观、系统观、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。

价值引领、品格塑造。教书不忘“育人”,教学中积极开展课程思政,对学生意志品质、家国情怀、人文素养、职业道德、审美情趣进行培育,充分挖掘思政元素,培养学生践行安全、绿色、生态及人文建筑理念。

因地制宜、因材施教。注重学情分析,确定教学内容、开展教学活动;实施“结对子”和“帮扶”措施,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完成学业;设计个性化课程任务,实现了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高阶训练、获得高阶能力,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基本训练、达到基本要求,从而实现各层次学生各展其才、因材提升。

“乐教爱生、甘于奉献”的仁爱之心

笃爱教学,坚守讲台。多年来一直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教学工作,从课前、课中到课后的教学全过程,她认真做好备课、讲解、互动、讨论、答疑、谈心、帮扶等每一个环节,并针对教学问题积极开展教研教改、资源建设与应用。

爱护学生,甘于奉献。始终坚守“不唯大、不唯书、只唯实、只唯生”的工作信条,她爱护学生,严慈相济,做学生“爱之容器”,尽力在学习、生活、择业、深造中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,其乐教爱生的品质深受学生好评。

“勤学笃行、求是创新”的躬耕态度

勤修乐学、善思笃行。坚持学习与实践、更新知识体系、精进教学技艺。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,不断进行教学资源建设与更新。近年来,她带领团队开展了项目式教学,有效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;建成混合式教学平台、虚拟仿真实验平台、智慧工地及施工云平台等并投入教学;作为负责人建成自治区精品课程 2 门,校级一流示范课程 1 门、课程思政课程 1 门。

校企合作,同向同行。积极进行实习基地建设,联合企业专家开展教学,将工程案例引入专业教学;她提倡“课堂在工地、教学在现场”,经常带领学生去到工程现场和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和实习实践,让学生见识和参与“鲜活”的工程实践,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、开阔眼界的同时,也为学生就业开拓了渠道。

科教互哺,相辅相成。积极将土木工程领域新材料、新工艺、新方法等转化为本科教学案例应用于专业课程教学,并基于自身研究方向及内蒙古地域和气候特点,将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,开设开放性实验,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实践及学科竞赛等。

“胸怀天下、以文化人”的弘道追求

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教给学生伦理道德及宇宙万物运行规律。

培养学生铸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,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激励团队师生厚植天下为公、胸怀天下情怀,增强立足中国、放眼世界历史自觉,培养学生兼容并包、汲取其他文明精华。

涵育真善美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,在润物无声中提升学生美美与共的精神修养,面对内蒙古自治区“安全稳定屏障”和“生态安全屏障”的时代重任,积极推进德美并育、生态思政和生态美育的 研究与实践。

 

 

 

上一条:史勇:教书育人 躬身实践

下一条:王岚:不忘初心 坚守匠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