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、教学内容、重点、教学进度、学时分配
    
    
 (一)矿物与岩石(4学时)
   
 1、主要内容:
   
 (1)主要岩土矿物
   
 矿物的物理性质:颜色、光泽、硬度、解理与断口;常见造岩矿物鉴定;
   
 (2)岩浆岩
   
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;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;岩浆岩分类:超基性岩、基性岩、中性岩、酸性岩;常见的岩浆岩鉴定。
   
 (3)沉积岩
   
 沉积岩的物质组成;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;沉积岩的分类:火山碎屑岩、沉积碎屑岩、粘土岩类、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;常见的沉积岩鉴定。
   
 (4)变质岩
   
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;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;变质岩的分类:片理状岩类,块状岩类;常见变质岩鉴定。
   
 (5)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
   
 岩石工程地质性质指标:岩石的物理性质、岩石的水理性质、岩石的力学性质;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:矿物成分、结构、构造、水、风化。
   
 2、本章重点:
   
 (1)矿物的物理性质
   
 (2)岩石的成因、产状、颜色、结构、构造及风化程度
   
 (3)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
   
 3、教学要求:
   
 掌握常见造岩矿物鉴定;常见的岩浆岩鉴定;常见的沉积岩鉴定;常见变质岩鉴定;岩石工程地质性质指标:岩石的物理性质、岩石的水理性质、岩石的力学性质;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。
   
 (二)地质构造(4学时)
   
 1、主要内容:
   
 (1)地质年代
   
 地质年代:地层的相对年代、沉积岩相对年代的确定、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;地质年代与时间单位:地质年代单位与时间地层单位、地质年代表。
   
 (2)地质构造
   
 岩层产状:岩层产状的确定;水平构造与倾斜构造:水平构造、倾斜构造;褶皱构造:褶皱要素、褶皱的基本形态、褶皱分类、褶皱构造的野外观察方法;断裂构造:裂隙、断层。
   
 (3)阅读地质图
   
 地质图的种类;地质图的规格和符号;地质构造在地质图上的表现:水平构造、单斜构造、直立岩层、褶皱、断层、不整合
   
 (4)活动断层
   
 活断层分类;活断层特征;活断层的识别标志;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的影响。
   
 (5)地震的成因类型
   
 构造地震、火山地震、陷落地震、激发地震地震震级与烈度;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。
   
 2、本章重点:
   
 (1)地质构造的分类
   
 (2)各种地质构造的特点
   
 (3) 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的影响
   
 (4) 地震不同建筑物、构筑物设计的影响
   
 3、教学要求:
   
 掌握岩层产状:岩层产状的确定;水平构造与倾斜构造:褶皱构造的野外观察方法;断裂构造:裂隙、断层。活断层分类;活断层特征;活断层的识别标志;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的影响。
   
 (三)风化与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(4学时)
   
 1、主要内容:
   
 (1)风化作用
   
 风化作用的类型:物理风化、化学风化、生物风化;风化岩层的分带;岩石风化程度的分级:岩石风化程度的判断、岩石风化程度的分级。
   
 (2)暂时性流水的地质作用
   
 坡面细流的地质作用及坡积层:山洪急流的地质作用与洪积层。
   
 (3)河流地质作用
   
 河流的侵蚀作用;河流的搬运作用;河流的沉积作用与冲积层;河流阶地。
   
 2、本章重点:
   
 (1)风化作用的分类及防治
   
 (2)洪积层、冲积层及其工程地质特征
   
 (3)河流的地貌特征
   
 3、教学要求:
   
 掌握风化作用的类型:岩石风化程度的分级:山洪急流的地质作用与洪积层。河流的侵蚀作用;河流的搬运作用;河流的沉积作用与冲积层;河流阶地的形成及工程性质。
   
 (四)地貌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(2学时)
   
 1、主要内容:
   
 (1)地貌
   
 地貌概述;地貌的形成和发展;地貌的分级与分类;地貌类型:山岭地貌、山坡、平原地貌。
   
 (2)第四纪松散沉积物
   
 纪松散沉积物成因类型;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基本特征与工程地质性质;
   
 2、本章重点:
   
 (1)地貌的分类;
   
 (2) 残积层、坡积层、洪积层、冲积层各自的成因、特征及工程性质;
   
 (3) 各类地貌对建筑物、构筑物的影响。
   
 3、教学要求:
   
 掌握地貌的分级与分类;地貌类型:山岭地貌、山坡、平原地貌;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基本特征与工程地质性质。
   
 (五)地下水的地质作用(4学时)
   
 1、主要内容:
   
 (1)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
   
 物理性质、主要化学成分
   
 (2)地下水的类型
   
 上层滞水、潜水、承压水、裂隙水、岩溶水、泉水与潜水等水位图、承压水等水位图
   
 (3)地下水与工程
   
 流沙、潜蚀、管涌、基坑突涌、地下水侵蚀性、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作用:分解性侵蚀、结晶性侵蚀、分解结晶复合性侵蚀
   
 
   
 2、本章重点:
   
 (1)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侵蚀作用;
   
 (2)上层滞水、潜水、承压水的特征及工程性质
   
 3、教学要求:
   
 掌握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;地下水的类型及工程特性;地下水的工程特性。
   
 (六)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(2学时)
   
 1、主要内容:
   
 (1)崩塌
   
 崩塌形成的机制;崩塌形成的条件:地形条件、岩性条件、构造条件、其他自然因素;崩塌的防治;
   
 (2)滑坡
   
 滑坡的形态及形成的机制:滑坡体、滑坡床、滑坡壁、滑坡舌、滑坡裂缝、滑坡洼地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;滑坡的形成条件、影响滑坡的因素,滑坡的分类:按滑坡体的主要物质成分、按滑坡的力学性质,滑坡的野外识别和稳定性判断:滑坡的野外识别、滑坡稳定程度的野外判断,滑坡的防治:工程地质勘测要点、防治原则、防治措施
   
 (3)泥石流
   
 泥石流的分类:泥流、泥石流、水石流;粘性泥石流、稀性泥石流,泥石流的防治:泥石流的勘测要点,泥石流的防治原则。
   
 2、本章重点:
   
 崩塌、滑坡、泥石流的成因及防治措施。
   
 3、教学要求:
   
 掌握崩塌形成的机制及防治措施;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;泥石流的分类及防治。